图 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历程
讲的有点远了,回到今天的主题,人工智能,机器学习,神经信息,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。
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可能是个大坑,把很多人都弄迷糊了。简单点解释,人工智能就是实现人类可以做的事情,这是目的。其中有很多细节,其中最核心,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大脑的部分,就是机器学习。
图 2人工智能关系图
饮鹿网(innov100)产业研究员认为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方法。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,而是众多算法的合集。没错,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由各种算法作为支撑的。不过,现在的机器学习更容易理解成,简单的半人工智能算法,比如我们在逛某宝的时候,总是会有栏目推荐各种商品,或者你浏览了某些商品后,你会发现辞名信息连默认搜索词都变成了你浏览的商品的关键词,这里面就融合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算法,而且在后台还为用户画像,更加准确的预测你想要购买的商品。其实这样的技术实现背后还是有一定问题的,比如你的隐私,如果你被预测的很准确,那你还有什么隐私可言,你所有的操作都可能悄悄的出卖了你。
神经信息(Neural Network)简单说就是机器学习众多算法中的一类,设计的时候就是模仿人脑的处理方式,希望其可以按人类大脑的逻辑运行(尽管目前来说对人脑的研究仍不够透彻)。神经信息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,但现在基本很少听到了。饮鹿网(innov100)产业研究员认为神经信息可以简单的分为单层,双层,以及多层信息。神经信息在之前有非常多的问题,层数无法深入过多,有太多的参数需要调节,样本数据量过小等问题。总之,其之前是一门并不被看好的技术。直到2006年,Hinton在《Science》和相关期刊上发表了论文,首次提出了“深度信念信息”的概念。
深度学习(Deep Learning)其实算是神经信息的延伸,从概念被提出,逐渐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显身手。尤其是在2012年,其在图像识别领域获得惊人的成绩。和神经信息一样,深度学习也是一个算法的集合,只不过这里的算法都是基于多层神经信息的新的算法。他是一种新的算法和结构,新的信息结构中最著名的就是CNN,它解决了传统较深的信息参数太多,很难训练的问题,使用了“局部感受野”和“权植共享”的概念,大大减少了信息参数的数量。关键是这种结构确实很符合视觉类任务在人脑上的工作原理。新的方法就多了:新的激活函数:ReLU,新的权重初始化方法(逐层初始化,XAVIER等),新的损失函数,新的防止过拟合方法(Dropout, BN等)。这些方面主要都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多层神经信息的一些不足:梯度消失,过拟合等。
由于其解决了早期人工智能的一些遗留问题,在大数据和大算力的加持下,使得人工智能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。并在视觉识别,图像识别,语音识别,棋类AI中成为核心技术。所以现在深度学习就是新的神经信息,其本质仍然是神经信息,但是又区别于旧的神经信息。另外现在基本很少在讨论神经信息了。
希望大家看完文章之后,可以理解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神经信息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了。另外,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的话,还有迁移学习和强化学习,这些会在之后的文章继续探索。